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,而且擅长妇科、儿科、外科、五官科。在中医学上首次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,并在著作中首先论述妇、儿医学,声明是“崇本之义“。他非常重视妇幼保健,著《妇人方》三卷,《少小婴孺方》二卷,置于《千金要方》之首。在他的影响之下,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、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。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,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,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,认为人若善摄生,当可免于病。只要“良医导之以药石,救之以针剂“,“体形有可愈之疾,天地有可消之灾“。并提出“存不忘亡,安不忘危“,强调“每日必须调气、补泻、按摩、导引为佳,勿以康健便为常然。“他提倡讲求个人卫生,重视运动保健,提出了食疗、药疗、养生、养性、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。
孙思邈很重视研究常见病和多发病。如山区人民由于食物中缺碘,易患甲状腺肿大病(俗称粗脖子),他认为这种病是由于山中的水质不洁净引起的,所以就用海藻等海生植物和动物的甲状腺来治疗,具有较好的效果。他对脚气病作了详细的研究,首先提出用谷白皮煮粥常服可以预防,所选择的治疗脚气病的药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,效果很好。在长期的实践中,孙思邈还总结出治疗痢疾、绦虫、夜盲等病症的特效药方。在太白山中居住时,孙思邈亲自采集药材,研究药物性能。他认为适时采药极为重要,早则药势未成,晚则药势已竭,依据丰富的药学经验,确定出233种中药材适当采集的时节。
人物石雕是以古今中外的各种人物为造型的雕塑艺术,指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、可刻 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、可触的艺术人物形象。借以反映社会生活、表 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、审美情感、审美理想的艺术。 人的形象大为丰富,数量增多,出现了武士、侍从、伎乐、舞人等各种不同社会地位的 形象,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前进了一步,雕塑手法逐渐摆脱程式化,形象写实、生动。 常见的人物造型有名人,现在的以及古代的,还有一些代表不同时代背景的各个阶 层的人物,还有一些神话人物,佛像,菩萨,罗汉等都属于人物石雕的范畴。在现在的人们看来,西方人物石雕的发展是要远远于我国的,所以一些人们想当 然的认为西方的人物石雕的起源是要早于我国的,可是事实并非如此。 事实上早在古老的秦朝时期,我国的人物雕塑就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,位 列第八大奇迹之一的秦朝的兵马俑就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。当沉睡在地下千年的兵 马俑们被世人所唤醒时,人们顿时便被那精美的兵马俑人物雕塑所震惊了,数以千计的 兵马俑,造型美观大方,但是却没有一个是重样的,每个雕像就如同真正的人一样有着 自己独特的样貌,神情,流畅的春秋艺风和粗犷、奔放的汉风在每个雕像的身上得到了 完美的体现。